以我一位對歷史研究完全外行的人,
為了了解臺灣史開始收集史書與到臺大歷史系旁聽,漸漸明白如果真的想認識臺灣歷史,必須得去了解日本與國共的近代史。
如一開始我知道「甲午戰爭後,臺灣割讓給日本」,但為什麼日本要臺灣呢?日本打的是什麼算盤?要用什麼手段⋯等,這是我用想像力辦不到的事,或是我用臺灣視野看不清真相。
這時我就得去了解日本史,而這又得從幕府時代開始,美國基於什麼打算,一定得讓黑船強迫日本結束鎖國(這部份又能延伸到美國的歷史);而日本因此開始明治維新,在讀的過程裡日史與台史就會產生連結,如讀到*安政大獄的事件,也會出現在日本勞農黨替臺灣農民組合打官司時的狀紙中,就以安政大獄來批評臺灣總督府濫權;而臺灣總督府從首任總督樺山資紀頒布的*六三法案,就讓總督擁有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;代表日本派出再有力的政治家與律師,都改變不了檢察官與法官判定,因為司法機關並沒有行政中立,
而推翻這法案又是臺灣民族運動林獻堂等人首要任務。(這又是另一支線)
在讀臺灣農民運動中,我也發現日本以亞洲第一個工業化、第一個憲政體制國家自居,法院對這些異議份子並沒有判死刑,最多就是判拘役,除了勞動就是找和尚替他們上課「諸法皆空、放下我執。」
讀一本書會發現得讀更多書才能有較全面的史觀,所以在我們說出口評論一件事前,得先去研究自己的意見,裡面「知識成份含量多少?」,這又會影響到自己的意識型態組成結構,畢竟我們的言行就是代表我們是怎樣的人。
嘴砲很容易,反正又沒有代價也不用負責;但如果我們在溝通時,能以科學史實為根據,比較不會淪於誰的上帝是真的的冏境。
目前正在讀的 #臺灣日本總督 ,內容易懂史料豐富,且史觀盡可能全面;想了解幕府到明治維新,可讀我之前推薦過的 #明治維新 ;想了解不同階段的臺灣史事件,可讀 #被誤解的臺灣史 、 #被扭曲的臺灣史 、#被混淆的臺灣史 。